首頁 > 專題 > 第三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 |
5月25日一早,寶雞市渭河生態公園綠意盎然,陽光灑滿草坪。籃球場上,年輕人揮灑汗水;足球場上,孩子們追逐著足球;騎行道上,寶雞市民們騎著自行車穿梭而過;休閑步道上,市民們邊散步邊鍛煉身體,好不愜意。這里不僅是運動愛好者的天堂,也是家庭休閑的好去處,更是寶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真實寫照。公園內設施齊全,環境優美,吸引了大量市民前來鍛煉和放松,成為寶雞市最具人氣的公共空間之一。沿岸繁花似錦,市民悠然漫步。這座占地164萬平方米的城市“綠肺”,正讓渭河以“安瀾河、生態河、幸福河”的嶄新面貌成為寶雞生態文明建設的底色。
5月25日,參加“2025相約絲博會·全國主流媒體看陜西”主題采訪的編輯記者們走進寶雞市金臺區渭河生態公園,通過實地探訪,感受渭河沿岸的美麗風光,展現陜西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的顯著成就。
濱河而居,親水而樂。渭河是黃河最大支流,在陜西境內干流河長512公里,其中206.1公里在寶雞自西向東穿城而過。渭河是典型的季節性河流,曾幾何時,渭河灘黃土裸露、雜草叢生,連續雨季還易發水患,成了寶雞的一道“生態傷疤”。
為了讓荒灘地綠起來、美起來,2001年起,寶雞啟動渭河綜合整治工程,分三期實施渭河公園防洪暨生態治理建設。2001年至2002年實施一期防洪暨生態治理項目,西起寶成鐵路渭河鐵橋,東至金陵橋,總面積64萬平方米;2003年至2004年實施二期防洪暨生態治理項目,西起渭河攔河閘荷花池東,東至寶雞大劇院,總面積約76萬平方米,并在2020年對大劇院南側園區10萬平方米礙洪苗木進行了清理移植,打造出現代時尚、簡約通透的疏林草地和曲徑通幽的觀光花海景觀,呈現“疏林草地、綴花草坪”現代風貌;三期原為建園初期的苗圃,2023年實施三期礙洪林清理暨生態治理項目,東起團結運動公園西側,西至渭河公園大劇院,總面積23.4萬平方米,打造出“四時榮枯、自然野趣”的濱河生態景觀。
以前雜草叢生的荒灘地,現在成了寶雞市民的“網紅打卡地”。公園通過移植礙洪密林、種植粉黛亂子草等低矮植被,建成23處運動場地和3.5萬平方米便民廣場,日均接待市民超萬人次。
公園自建成開放以來,年游人量百萬,為全市人均提供公共綠地近2平方米,先后榮獲“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”“全國優秀體育公園”等殊榮。公園帶狀綠化構建出覆蓋面積開闊的綠色空間,園區生態性突出,植物品種豐富,綠地覆蓋率較高,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景觀。園區體育設施門類健全,設置各類球場、兒童娛樂場所等運動場地23處、健身器材300余套,讓沿河兩岸居住市民五分鐘即能“出門進園”,成為市民群眾舉辦戶外大型活動、戶外科普、親子運動會、文娛活動等休閑娛樂、健身鍛煉的重要場所,滿足全齡化鍛煉活動需求,增強了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。
如今的渭河寶雞市區段,洪暢、堤固、水清、岸綠、景美、人和,多年生態保護治理積累的“家底”,保證了“一泓清水入黃河”,成為城市綠化升級的底氣,生態美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最亮麗的發展底色。
把寶雞渭河生態公園建成寶雞市民的幸福公園,渭河兩岸的生態紅利正轉化為市民觸手可及的幸福質感。未來,寶雞渭河生態公園將持續突出公園生態治理,堅持綠色發展、生態優先、以人為本、服務于民的理念,持續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,并逐年對公園一期、二期逐年進行礙洪苗木清理暨生態治理提升改造,進一步突顯公園生態性,努力構建覆蓋面積更開闊的綠色空間,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,全力打造生態之城,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濱河生態景觀效果。(魯鵬飛 劉望 通訊員 張欣 張小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