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河北鎮以首屆蕎麥文化旅游消費季為抓手,堅持“政府搭臺、市場運作、群眾參與”,通過“產業+文化+旅游”多元融合模式,將特色活動轉化為優化營商環境的實踐載體,實現3家企業簽約落地、綜合收益12萬元,為10鎮提升營商環境提質提供了鮮活樣本。
產業賦能,夯實營商根基。以產學研融合強化產業支撐,推動西北農林科技大學“科研實訓基地”落地,完成“隴州北部糧倉”商標注冊,成功吸引陜西秦綠農業等3家企業簽約入駐。創新“融媒體直播+達人帶貨”營銷體系,縣融媒體中心聯動31萬網友云端互動,本土達人引流5000余人,帶動產品線上銷售額突破2萬元;線下“蕎鄉市集”匯聚10類農產品,實現交易額4.2萬元,構建起“線上線下”聯動的市場活力生態,為企業發展拓寬渠道。
文旅塑形,激活營商動能。通過“漢服旅拍+非遺展演+農耕體驗”打造特色文旅IP,吸引游客超3萬人次,其中400余名漢服愛好者、2000余名秦腔社火觀眾及300名趣味活動參與者,形成強大消費引力。同步推出農文旅西環線導游圖及蕎麥宴菜單,帶動5家餐飲店售出萬份特色美食,實現6萬元銷售額,以“文化引流——消費變現”的良性循環,為企業創造廣闊市場空間。
服務提質,優化營商生態。政企協同推出“懇談會+四送服務”組合拳,組織30名鄉賢建言獻策,征集發展建議9條;聯合縣市場監管局、農業農村局、文旅局等部門及河北鎮文明實踐站,現場服務群眾超500人次;推動民營企業發放7000元餐券惠及1400余人。這種“問需于企+精準施策”的服務模式,既彰顯政務溫度,更增強投資者信心,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注入強大動力。
此次蕎麥文化旅游消費季的成功實踐,標志著河北鎮在“特色產業筑基、文化體驗增值、政務服務護航”的營商路徑上邁出關鍵一步。未來,河北鎮將深化三產融合,完善“產學研銷”一體化鏈條,以蕎麥產業為支點,將特色IP轉化為持久競爭力,讓營商環境優化成為鄉村振興的永續動力。